图为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站内文化景观。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供图
中新网西安12月25日电 (记者梅镱泷)记者25日从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获悉,在经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查验资料、考核评估后,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已分别通过了竣工验收及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现已具备初期运营条件。
据介绍,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起于西北工业大学站(不含),线路沿劳动南路、西关正街、西大街、东大街、东关正街、咸宁路、纺织城正街、长乐东路至终点纺织城站,线路全长约19.5公里,设车站17座,均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6座),线路延续一期工程采用6B型列车,是西安地铁线网中东西方向的骨干线。
图为西安地铁6号线。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 供图
据了解,西安地铁6号线全线以“古今长安”作为设计主题,二期工程采取功能优先、风格简洁、明快大方的设计原则,分为重点站、特色站、标准站。线路选取钟楼站、广济街站、万寿南路站作为重点装修站,根据其文化属性、地理位置等特点,做到和谐统一又各有千秋;标准站装修将6号线全线划分为科教居住区、高新CBD、高新科教区、文化中心区、生态居住区、纺织城工业区六大区域,色彩以钟楼为中心色彩赭石色,逐步向西南部渐变为科技蓝色、向东部渐变为生态绿色,同时吊顶利用古典建筑屋脊结构形态,用现代抽象的手法打造独具特性的地铁公共空间,展示科技与历史的交融之美。
此外,在大唐西市站、钟楼站、交通大学·兴庆宫站分别通过数字影片、图文展示、3D展陈等形式打造了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时代精神的主题文创展区,展示古城的浓厚历史底蕴和人文荟萃。另外还选取了桥梓口、大差市等10座车站制作了“西安地铁+西安故事”语音广播,让市民乘客在候车之余,能够快速了解车站周边标志性建筑、精准出行信息和历史人文故事。
图为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 供图
据悉,该线路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线网交通结构、适应城市空间转移,带动沿线各区的开发建设,引导城区人口和城市功能向新区疏散,对完善西安市轨道交通网络功能、提升区域性交通枢纽配套能力、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完)
民政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马帅莎)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作为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的养老机构如何防控疫情?在1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强调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
李邦华介绍,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而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民政部按照“乙类乙管”阶段“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部署,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坚持“关口前移”,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着力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
“关口前移”的具体措施包括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以期能做到“早发现”;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对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发挥养老机构内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的医疗机构的作用,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
他指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简称《指南》),对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总体上严于社会面。在疫情流行期间,经属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同意,可以在加强人员进出健康监测的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在疫情严重期间,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相对于其他社会机构来讲,养老机构的防控要求更严格,目的就是保护入住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的重点保护。
同时,《指南》也强调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一个地区的养老机构是封闭管理还是有序开放管理,需要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当地疫情的流行情况、养老机构防控的情况、当地医疗资源的负荷情况以及社会运转情况等,做到动态调整。总体上希望养老机构能够避免在当地社会面感染高峰的时候出现大量感染。(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