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春呈现高质量发展“加速”态势******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题:中国新春呈现高质量发展“加速”态势
新华社记者
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台空调压缩机在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下线,“而这个速度也难以满足订单需求”;
北京东六环地下41米,国内在建最长城市地下公路隧道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初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中国700多个税号产品实现对其出口“零关税”。
开年以来,中国各地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起跑就是“加速度”的“拼经济”过程中,力争以新气象新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春节假期刚过,中国一批重大项目招引与建设“加足马力”,积极发挥有效投资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重庆今年计划实施市级重大建设项目1123个,总投资约3万亿元;陕西省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宣布795个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5646亿元……
“与往年不同,今年开工的重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20%。”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说,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结构也更优。
年初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中国多个省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锚定“大力推进”和“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及数字政府建设。
北京、贵州提出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42%、40%左右;江西计划培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广东提出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们参与了3部兔年春节档电影的制作,助力影视行业解决后期渲染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贵州贵安新区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邓周灰说,数字经济在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加快裂变。
多地推出“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等新举措,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新年伊始,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智慧能源及新基建”与相关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陆续在宁德、龙岩、福州、泉州等城市落地。
“光储充检集合了多种技术,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均超过10%,研发工程人员占总人数近40%。”星云电子公司总裁刘作斌表示,今年计划在更多大中型城市推广应用,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安全的服务。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重要内容。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更增强了我们的底气与信心。”山东太阳纸业公司副总经理刘纪营表示,今年将建设生物基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持续为达成“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近年来,太阳纸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将产品纯度升至96%以上,污染物排放降低10%,后经下游企业加工,制成纯天然再生纤维,让污染降到最低。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在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一块面积为92.85亩的土地等待企业“云读地”“云选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集成创新,“土地超市”已实现全口径出让收入411亿元。
云南持续扩大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江苏推进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年以来,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地方发展“热词”。
随着RCEP深入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共建,在广西北部湾港,陆海联动,一派繁忙。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部湾港将继续强化RCEP优势服务航线,重点开发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货源市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新年伊始,中国各地持续推出实招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让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福建省首部专门的养老服务法规《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海南宣布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万个,建成乡镇寄宿制学校100所;河北提出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万套以上,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
“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源于更加灵活和高质量的发展。”欧洲《现代外交》网站1月31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增长,同时为推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作出贡献。(记者马欣然、周文其、向定杰、邓倩倩、张昕怡、罗鑫)
砺兵高原,锻造胜战铁拳******
喀喇昆仑,冰封雪裹。
侦察无人机悄然升空,盘旋、突防,数据信息快速回传;某型装备辗转腾挪,出其不意打击“敌”目标……新年伊始,记者走进新疆军区某合成团采访,一场合成营体系攻防演练正在进行。
指挥方舱内,合成一营营长朱生鑫冷静分析战场态势,指挥地面分队展开协同突击。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支力量和无人装备在合成营体系内要素合成、联动释能,指挥和作战场面令人耳目一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这是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提高部队新质战斗力的客观要求。”该团领导说,从空地协同到信息联动,从兵种内配合到跨军兵种联合,他们探索新质战斗力生成规律,锤炼合成营整体作战能力。
由步兵团转型为合成团后,该团从平原地区奔赴雪域高原。第一次合成营战术演练中,火力打击分队精度不如以前,步兵分队冲击速度出现下降,兵种要素之间协同也不够顺畅,影响了作战效能。如何在高原高寒条件下更好发挥合成营作战效能,成为该团党委亟需破解的难题。
编制体制重塑,战法训法升级。砺兵高原,该团拓展多型主战装备作战效能;分兵种强化、按编组合成,模块组合成为协同作战的考评重心……该团推动合成营编制内多兵种攥指成拳,多力量联合运用不断取得新进步。
“提升高原高寒条件下合成营作战能力,兵种协同只是一小步。”该团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更新作战理念,积极探索体系练兵新路。
翻开合成一营的作战问题研讨记录本,记者看到,体系作战研究、无人装备作战战术……作战前沿知识成为官兵学习研讨的重点。朱生鑫说,他们结合专业领域和岗位实践,定期开展联合作战指挥问题研讨,组织合成营指挥机构精研兵力布势、体系攻防等课题。
指挥控制终端前,合成一营首席参谋刘彪敲击键盘,“敌”空中目标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他告诉记者,演练前,他们和空军某雷达分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屏幕上显示的正是雷达分队实时共享的信息。侦察席位上,无人机机长陆志豪一边操纵无人机展开侦察,一边将相关信息汇总上传分享。
“不断超越自我,才能锻造胜战铁拳。”该团领导说,锚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他们练兵备战的脚步一刻不停歇,采集了一大批高原作战训练数据,缩短了新装备战斗力生成周期。
傍晚时分,侦察连连长张扬带领分队利用无人机侦察确定“敌”火炮阵地坐标后,直升机升空出击,火炮阵地被精准“摧毁”。
寒风凛冽,高原天寒。一幕幕火热练兵场景让记者感受到高原官兵高涨的练兵备战热情,他们用冲锋的身影诠释着铮铮誓言:边关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本报记者 李 蕾 特约记者 冯 毅 通讯员 纵 恒 解放军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